20070415

iPod 的成功 - 相關評論 5

產業瞭望- iPod與Blog 電子業之文藝復興 再創高峰的驅動力
記者鄭琇文/矽谷 2006/05/26   


美國某家雜誌日前票選近5年來最熱門、但在5年前卻從未出現的事物,票選結果揭曉,「iPod」與部落格「Blog」得票率不相上下、同登排行榜寶座,這兩件東西,幾乎天天出現在我們生活週遭,有可能是在報章雜誌、網路上看到、也可能是自已經擁有。

蘋果電腦(Apple)推出的iPod,說穿了只是一個MP3播放器,然而它在消費者心中,已等於是時尚、是生活必需品,這就好像部落格「Blog」所帶來的效應一樣,擁有一個部落格,代表著是時髦、時尚,甚至在未來,這有可能是一個生活必需品。

這2樣寵兒榮登時尚排行榜的新聞,突顯出產業的走向與趨勢,「iPod」產品所代表的是新消費性電子趨勢,尤其是多媒體「內容」與電子設備的結合,引爆數位娛樂潮流快速成長;Blog之受歡迎代表新一代網際網路熱潮正發動攻勢,尤其是互動與多媒體趨勢,而上述兩項,為電子業進入下一成長高峰的重要驅動力。
 

「iPod」式消費性電子潮流
蘋果電腦在成功推出iPod前,MP3播放器曾經沈寂了一段時間,但該產品本身設計時尚、簡單易用,尤其蘋果巧思的結合iTunes音樂下載服務,更一連串推出適合各種消費者使用的iPod Nano、iPod Shuffle等多款不同產品,加上週邊產品的帶動,讓iPod的銷售量一路長紅。

個人電腦(PC)的更換率很難比得上一個小小的iPod,因為iPod是造型時髦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而且還針對消費者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造型且搭配各式儲存媒體,讓愛好者不停的更換;而iTunes音樂下載服務更是支撐iPod的命脈所在。

據蘋果電腦表示,iTunes平均每天被下載購買的歌曲達300萬首,自從2005年底開始,更進一步提供影片下載服務,蘋果電腦看準消費者的需求所在,想要全面通吃娛樂市場。

 
新消費性電子產品軟硬通吃 Google搞不好會推硬體
 
iPod的誕生,證明新型消費性電子的市場性雄厚,尤其是與多媒體內容的結合。舉另外一個例子,由迪士尼(Walt Disney)在背後撐腰的美國業者MovieBeam,看準超過100億美元的美國影片出租市場,推出結合影片下載服務的Movie Box,這樣的新型電子產品,有點像是走數位錄影機(DVR)服務供應商TiVo剛出來打市場的模式,軟硬體搭配,挑戰傳統影片的銷售模式並步步創下佳績。
 
新一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挑戰消費者的使用模式,並刺激消費者需求,不少時尚品牌開始結合電子業推出新品,如國際知名眼鏡品片Oakley日前與摩托羅拉(Motorola)合作推出數款結合藍芽耳機的太陽眼鏡,這個可以稱為「可戴式電子產品」的太陽眼鏡不僅造型時髦,重要的是,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無線講電話與聽音樂。
 
業界謠傳,蘋果電腦在iPod成功後,正研擬可以再創高峰的生力軍新品,具備各式「iPod」特質。而除了蘋果電腦之外,業界盛傳美國搜尋引擎廠商Google可能在數月後推出家用電子硬體產品,從內容走向消費性電子硬體產品,想要從內容來主導硬體,從網上走向數位家庭的客廳主戰場。
 

娛樂上線 網路當道 廠商各方搶進
 
部落格當道,代表新一波網際網路熱潮,自從部落格這個名詞誕生後,即呈現爆炸性成長,根據追蹤部落格使用的網站Technorati統計,目前全球約有3,700萬個部落格,而且每秒都有1個新的部落格誕生。
 
網際網路使用的普及,互動與娛樂上網為最重要的趨勢,使用者的介面也趨向多元化,如網路公司直接把電影、電視節目放在網路上,而部份美國Cable業者如ComCast與AOL等也開始製作自己做節目,更精彩的是,微軟(Microsoft)、Yahoo!與Google等業者則從另一方搶進,好幾個不同的行業糾纏在一起。
 
多媒體「內容」驅動下,2006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已可看到,微軟、Yahoo!與Google等廠商都在卡位當中,他們不再只是向消費者宣傳他們的操作系統或是搜尋引擎,而是直接介紹他們的內容服務,如微軟介紹他們的網路電視(IPTV),可以將時代華納等電影、電視公司的娛樂內容直接上網。

過去,微軟、Yahoo!與Google這種廠商,只做軟體與網路架構,不做內容,也不是Channel,現在他們卻要掌控內容,以進一步推動娛樂上網的新趨勢,因為,這是未來下一波成長的力道所在。
 
不少PC與伺服器廠商也卻搭著這波趨勢準備伺機而動,如昇陽電腦(Sun)現在就主導不少網路電視的專案,因為不跟著趨勢走,很容易即錯失商機。
 

電子業是否再創高峰?
 
國際市調機構對2006年半導體營收預估多為成長7~9%,較樂觀的Semico Research認為200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可望成長17.3%,而這股成長動力將可望持續至2008年,Semico並直接將「iPod」與寬頻的帶動力列為主因。
 
筆者認為,未來2年,半導體業是否將因iPod與通訊的驅動而達2位數字的成長率尚不可知,尤其研究性機構的數字通常太過樂觀,如之前大家對3G手機的數字預估,到現在還是未能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產業正因「iPod」與「Blog」潮流進入文藝復興期,各式消費性電子若能像iPod出現快速成長,未來前景絕對相當有想像空間。
 
未來的消費性電子世界,果真如眾創新業者的狂想曲一樣,太陽眼鏡、汽車、隨身可攜式設備裡,每個人每天身上擁有十幾種不同的晶片,前景絕對不可限量,而掌握「iPod式經濟」與「Blog」特性業者,勢必成為未來趨勢的主導者。

iPod 的成功 - 相關評論 4

創意加品味—賈伯斯的iPod成功學 
天下雜誌網站

20060504095009

蘋果電腦(Apple)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最近總是滿面春風。
今年2月份《財星》(Fortune)雜誌剛剛專訪過他,原來挾著去年底的耶誕行情,熱門商品MP3隨身聽 iPod大賣460萬台,讓蘋果電腦第四季的收益高達35億美元;分析師甚至預測蘋果電腦今年盈利將翻3倍。難怪賈伯斯這麼樂。  

另外動畫製作公司皮克斯(Pixar)的最新作品「超人特攻隊」,以2.42億美元名列2004年美國票房第五名電影,繼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後再創新高。

皮克斯的老闆,正是賈伯斯。  

賈伯斯到底何許人也,竟能一手掌握全球消費者的視聽娛樂品味?《蘋果熱與皮克斯瘋》書中,細數這位充滿個人魅力的科技界傳奇人物,20多年來極具戲劇性的人生起伏與不凡成就。  

賈伯斯在20年間,先後創立3家具國際知名度的公司:蘋果電腦、NeXT、皮克斯。  
創立蘋果電腦之後,賈伯斯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狂妄作風而犯眾怒,在1985年被他自己聘來的總裁史谷利(John Scully)掃地出門。隔年,賈伯斯即創辦另一家電腦公司NeXT,並買下「星際大戰」喬治盧卡斯創辦的「盧卡斯影業」中的影像特效部門,改組為獨立公司「皮克斯」,接連推出「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怪獸電力公司」等成功動畫電影。  

把賈伯斯踢出門後,蘋果電腦每況愈下。1997年2月,蘋果電腦以4億美元併購NeXT,賈伯斯也「鳳還巢」回鍋蘋果電腦。 成功關鍵:結合創意與科技  一直致力將創意與科技結合的賈伯斯,對微軟頗有微辭。書中引述他的批評:「微軟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品味……,他們沒有認真在創意上下工夫,而且從未塑造他們的產品文化。」  

1998年5月,蘋果電腦推出全新手提電腦機種PowerBook,黑色而圓滑的設計,搭配PowerPC G3中央處理器,比英特爾Pentium處理器速度快兩倍。 與此同時,蘋果也推出以上網為主要用途的麥金塔機種 iMac,不僅按一個鍵就能上網,其酷炫外觀更震懾了消費者:一體成形的圓弧造型,藍色半透明的外殼,完全打破傳統PC一成不變的灰白色外觀。短短一週,15萬台iMac即銷售一空;在剛推出的139天內,更是平均每15秒就賣出一台,使iMac成為蘋果電腦有史以來銷售最快的機種。  

然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善於創新的蘋果電腦設計如此新穎,功能又好,為何在市佔率上跟被罵到臭頭的微軟有天壤之別(蘋果電腦的全球PC市佔率僅2%)?




資訊業史上最蠢的決策  

關鍵就在1985年,蘋果電腦決策階層犯下一個大錯。
當時,蘋果電腦在作業系統軟體方面具領先優勢,因為它的OS系統是市場上唯一的圖形導向界面產品。當時,只要將MacOS系統授權給其他廠商使用,蘋果就有機會成為PC世界的領導者,一如今日的微軟。當時,甚至連微軟總裁比爾蓋茲都曾親自向蘋果電腦請求授權MacOS。  

然而,蘋果電腦高層認為,蘋果電腦主要是硬體製造商,發展硬體策略遠比軟體來得重要。因此,後來決定:反對授權。  

這個錯誤,讓蘋果電腦自食苦果,甚至被外界評為「資訊業界史上最愚蠢的決策」。過了10年之後,1994年,蘋果電腦在PC市場的佔有率節節敗退,終於決定要授權OS系統,但為時已晚,微軟視窗系統已獨霸全球。



預見網路商機  

賈伯斯是少數在1996年即預見網路商機的先知者之一。當時,網路才剛起步,全球僅百來個網站,其中大部份在學校。  

賈伯斯1999年回鍋擔任蘋果電腦代理總裁。2000年1月5日在舊金山舉辦的麥金塔世界博覽會上,他宣佈自己正式成為總裁,但仍建議外界稱呼他「i 總裁」;但這個字母不再代表「代理」,而是代表「網際網路」。  

賈伯斯很清楚蘋果電腦接下來該走的兩條路:一是麥金塔必須擁有一套強大可靠的作業系統,二是蘋果電腦必須成為網際網路的主要角色。因此,前者是推出全新作業系統MacOS X,後者是針對一般大眾研發的網路服務工具 iTools,以及數位音樂服務 iTunes。2001年,iPod首度問世,從此拉起蘋果電腦稱霸數位音樂市場的序幕。  

當PC走入微利時代,蘋果電腦適時掌握數位趨勢,推出MP3隨身聽 iPod,不僅為蘋果電腦再創高峰,也儼然成為全球數位音樂霸主。

蘋果電腦下一步會怎麼走?全球科技業與消費者都在引頸期待,看看善於將科技與創意結合的賈伯斯,又會出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絕招。




20070412

iPod 的成功 - 相關評論 3

神話背後 - iPod成功之謎
內山美佳2005年3月16日


Apple初次一統天下
不管你是不是iPod用家,喜歡不喜歡都得認同iPod的確是現時硬碟隨身聽市場上的皇者,別說是那些你不記得我也懶得查的公司和產品,就連那些叫得出名如iRiver都不是iPod的對手。而且還不是一點點的差距,是一如字面的意思「壓倒性大勝」,對於在家用電腦界一直都是少數民族的Apple人來說,這絕對是值得臭屁一番的豐功偉業。

其實在這個市場的挑戰者一直不斷,由超大型老牌公司Sony的Hi-MD、到你我聽也未聽過的名字,都不斷推出新產品挑戰,他們的產品不論是功能還是花樣都要比iPod強,價錢甚至比iPod便宜,但直到截文為止iPod依然是這個領域中最熱賣的產品。

究竟Steve Jobs施了什麼法術?讓不論功能還是價錢都不是市場最佳的iPod一直拋離對手,領導著硬碟隨身聽界?

接下來是我以個人的知識作出來的分析,看看能不能解釋iPod無敵之謎。


原因第一:這是Apple的產品!
這一點其實很多同樣談到iPod熱潮的人都低估、甚至忽視了:iPod的成功,有一部份是因為這是Apple的產品!
自從最古老的Apple II開始,這家公司的電腦產品都給用家一個「高價位、專家向」的形象,而它在排版、美術領域上的成績,更讓很多人視Macintosh為「美術專用電腦」。而自iMac開始,Apple更多了一個「優雅洗練、高品味生活」的形象。家裡有一台Mac身份就是不一樣,即使只是放在客廳上的裝飾品也沒關係,這一點是Apple和其他電腦公司不同的地方─即使機箱有多華麗漂亮,你該沒聽過會有人將一台「黃金牌」的電腦 (編註:即俗稱的「砌機」),拿來作客廳擺設吧?

而iPod就是挾著這些形象而來。同樣是硬碟隨身聽,拿著一部Apple產品就是不一樣,比起那些不知哪裡來的廠牌,Apple的品牌就是不一樣!這都是近20年來,Apple辛苦經營、以及Steve Jobs回巢Apple之後的「形象塑造」之功,不是其他公司說學就可以學會的。


原因之二:優雅洗練的造型美
其實這一點日本人早就發現了:雖然口上老掛著「性能才重要,外型沒必要」,但每個人都是愛美的,產品的性能不強沒關係,耐不耐用也沒關係,但外型一定要漂亮!尤其是帶出街的玩意更是重要。像耳機,現時公認最佳的耳塞型耳機Shure E5,聲音實在無法挑剔,但造型實在不敢恭維,醜得掉在街上也沒有會拾,根本不像一個三千元的頂級耳機。

而Apple是少數了解這個簡單道理的美國公司,而由iMac開始到現在的iMac G5,都是體現這個道理的成品。而iPod更完全貫徹這種形象:純白色的機殼、閃閃發光的底部、簡簡單單的一個圓盤,再配一個簡單的LCD,沒有多餘的花紋或角位,而apple亦不管機體容不容易弄花,採用極容易弄花的鏡面金屬機背,如用家不想讓iPod「滿身傷痕」就得小心愛護,這種小動作讓玩家覺得 iPod不是日本或韓國那些便宜貨,而是需要愛惜使用的高價品。

凡此種種,都是Apple讓iPod擁有和別家的音樂播放器不同的地位,這種「形象設計」都不是三天半月可以做到的──更別提仍有一大票公司還未發現呢!


原因之三:iTunes的簡單易用
這一點其實也有很多人沒留意到,就是iPod的成功與其完整的產品支援密不可分。而最重要的產品支援就是管理數量驚人的音樂資料庫。

如果有見識過之前用在視窗上管理iPod的Musicmatch Jukebox,以及Sony一直使用在MD等隨身聽上的Sonic Stage的話,對於這兩項產品的「精彩」都會感受良多。操作困難可謂公認,用家單是設定好軟件的運作也得花一大堆工夫,音樂庫的管理更是煩得要命,更別提管理Playlist等其他工作呢!結果當年很多人只用Musicmatch來燒MP3,其他時候還是用回簡單易上手(當年)的Winamp。至於只能搞Sony自家專用的ATRAC系的Sonic Stage,我實在很好奇有多少人會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仍選用只支援自家產品的ATRAC。

但iTunes在Windows上出現之後一切都改變了,簡潔的介面、容易上手的操作、實用的功能,以及完整、但簡單易用的音樂庫管理,即使有數千首歌曲都不再是煩事。智慧型播放列表更讓用家可以輕易將一大堆歌曲,選進一份播放列表之中,最重要是任何人、即使不用iPod都可以使用 iTunes作為管理數量龐大的音樂庫的管理軟件!而且和一般人想像相反,其實iTunes支援的第三廠商出的播放器也不少,即使單單作為音樂播放器而言,單是以一個音樂播放器而言也是功能夠強大的了。

如果各位有用微軟的Windows Media Player 10的話,你就會再一次發現iTunes真是簡單得可愛,而WMP 10的複雜難用,以及管理上的混亂……唉!不去談了。
  

當然,我們不能忘了iTunes是搭配iPod的黃金拍擋──用家根本不必管iPod上的音樂是怎樣處理的,只要將iPod接上電腦 iTunes就會自動啟動,並將iPod上的音樂同步調整到跟iTunes上一樣的狀態,即使手動更新也十分容易,不必花精神學習。而且iPod的資料也會全部傳回iTunes上,用家可以知道最近的什麼時間聽了什麼歌曲,哪些歌曲沒聽過,又有哪些歌曲是經常聽的,讓用家可以照自己收聽習慣來管理音樂,這種以用家為本的作法並不是其他「阿貓阿狗」的廠商可以學得會的,甚至連抄也不見得抄得好呢!


原因之四:iTunes Music Store的成功配套
其實最初iTunes Music Store的存在,只是為了搭配iPod而搞出來的網上音樂銷售系統罷了。因為即使Apple也很清楚網上音樂的「地下」流通有多驚人,他們根本不存寄望用家會花錢買音樂,只是作為讓消費者覺得iPod有很多服務,加強他們買機的信心而已。但結果卻大出Apple意料,iTMS竟然成了現時最大型、也最賺錢的網上音樂商店,為什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又便宜又好」!一首曲子港幣八元不到,即使香港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嚇死人的消費。而且Apple給用家的限制也很少,用家可以將歌曲燒成一般的CD,也可以有限制地將歌曲搬到其他電腦上,對於一般用家來說這種程度的限度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整張專輯買的話也不過七十多元,和上街買一張光碟差不多,甚至更便宜,但市面上有哪一間唱片店像iTMS般有那麼多的選擇?而且這種可以一首首地買的作法讓消費者不必單是為了一首曲而買一整張唱片。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有很多人不願買一張唱片,卻只為了買一首曲子的!以我個人為例,我買劉德華的唱片其實只是想要《無間道》一首歌,但卻要付出一張專輯的價錢來買!這種不甘心的感覺大家應該也試過吧?
  
當然,以這個價錢給的音樂,還要兼顧體積大小和網路傳送等問題,你也不能要求過多了。128AAC的音質大約等同160 kbps的MP3,雖然只有最高等級的一半,但如果你聽的不是古典、爵士等音樂,一般流行樂、搖滾是沒有問題的。反正會用電腦來播放音樂的人也不大可能是音樂發燒友──他們自然買花大錢買唱片,再用十八萬的一套音響來發燒。但像這些發燒友瘋子又有多少?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吹毛求疵(或者說『追求完美』比較好聽?)的,那iTMS所提供的方便、多選擇,自然是消費者的一個不錯選擇了。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只會非法下載的,只要能夠提供一個合法、簡單和合理的管道,他們一樣願意花合理的價錢去購買音樂,就像好電影即使網上有多少地方可以下載,人們仍願意往電影院一樣,不過期望香港有iTMS似乎比較困難就是了。


原因之五:優秀的宣傳策略
相信各位都很清楚,iPod論性能、價格比並不是市場上最便宜、最好的產品,即使不算價格iPod也不是最佳的產品,但價格卻一直是最高的前列之一,除了之前提到的原因,成功的宣傳策略也是一大因素。
  
遠的不說,就看現時的宣傳手法吧!那一系列的黑影跳舞系列廣告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甚至有網站教人以Photoshop作出一如廣告中那種黑影但見到部份樣子的方法呢!由最初有點賣弄不跳線這一點(其實如果你在剛好讀碟的時候跳、而聽的又是超大型音樂檔案的時候仍是會跳線啦!),到往後變成一種獨有的「iPod文化」,這些都是很成功的宣傳策略。

像大家都會記得對著iMac G4扮鬼臉的那個廣告,或者更早年以跑車廣告賣透明黑版的iMac,Apple就和麥當勞一樣,很清楚賣的不是產品的實際功能,而是形象包裝,而且不必複雜,最重要是讓觀眾留下深刻的記憶,再加一點點的幽默感,這樣消費者才會買商品

比起來其他同類產品(甚至其他高科技產品)就沒有這種本領了,而這也是 Apple能夠以「又貴、性能又不是最佳」的iPod,輕易打退其他對手的一大理由。


原因之六:定位清楚
你或許看過一部小小的手提機器,又可以聽音樂、又可以看照片、甚至看影片,硬碟儲存資料已不在話下,甚至連遊戲機都祭出來了──沒錯,就是 PSP!也難怪任天堂認為這根本不是一部手提遊戲機──但我也不想在這裡討論遊戲機的話題,所以就算了吧。但iPod直到最近才施施然地將iPod彩色化,甚至連直讀記憶體的功能也沒有呢!難道Steve Jobs不知道要為自家的產品加入更多附加的功能,讓消費者更加物有所值嗎?
  
而事實是,Jobs對Apple的產品一向有很清楚的定位,他將iPod定位為「流動音樂播放器」,強調「大容量、簡單易用、造型美」,一切和這些無關的都不在考慮之列。從這裡來看就可以理解iPod的設計取向了──由於這是「音樂播放器」,所以一切和音樂無關,而需要改裝硬件的功能可免則免,而且會讓操作變得困難的也盡可能避免。

其次就是盡可能減省多餘的操作鍵,一切都靠那個圓盤和四個鍵完成。最後就是大容量,讓用家可以一口氣將所有音樂放進去,要聽什麼就有什麼。加入彩色除了「用戶壓力」之外,也是因為生產線欠缺了最高等級的產品,對「付得起錢」的消費者來說,iPod Photo正好滿足他們買「最貴的東西」的需要。而且配合映像輸出,可以成為一件很好的Presentation武器。至於看影片,那麼一個小小的LCD 根本不會有什麼好的畫面,既然如此還不如不加進去──最低限度,現時還不是加進去的時候。
  

其實從高科技發展史來看,你就會知道最成功的產品,往往都不是最優秀、或者最多功能的產品,而iPod又一次體現這個道理。  


原因之七:大量附加產品的支援
這個優勢出於前幾點的成功而造就的。由於iPod在市場大賣,所以其他廠商自然想借iPod的成功來分一杯羹,推出一些iPod的週邊產品來賣錢。而在良性循環之下,用家見iPod有這麼多週邊產品,也自然較願意選擇iPod。另一方面,銷售店由於iPod有大量週邊產品,也更願意推廣 iPod。因為消費者既然買了iPod,就可以順水推舟的讓他們買下其他週邊產品,這都是其他廠做不到的,你什麼時候聽過會有人特地買個專用套子給MD機又或者其他廠牌的MP3機?
  
這也是Apple不替iPod加入其他功能和其他週邊產品的理由:與其為了賺錢而將週邊小廠的利益都搶過來,還不如大方一些讓他們為iPod 開發新產品,對方為了賣這些產品自然得宣傳iPod,這樣Apple就省了一筆宣傳費,而且百家爭鳴推出大量週邊產品,也讓消費者覺得iPod是「市場主導者」,這是一個較少人留意但很實在的優勢。

除非沒有人替你出,不然別人幫你出總好過自己勞心勞力地搞,這也是Apple在電腦軟件的策略和iPod上的分別,所以Appleworks的新版是遙遙無期了──有了Office:mac 2004,還用什麼Appleworks?

20070410

iPod 的成功 - 相關評論 2


蘋果iPod全球銷量突破1億
北京新浪網 (2007-04-12 12:09)


【賽迪網訊】4月12日消息,世界上最流行的數字音樂播放器-蘋果公司生產的iPod銷量突破1億。不久前蘋果公司與EMI百代公司簽訂相關協定, EMI將為iTunes提供不受數字版權管理(DRM)限制的音樂下載服務。
  
據technewsworld.com報導,蘋果公司為iPod的成功倍感自豪。iPod是有史以來銷量最好的數字音樂播放器,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就賣出了一億台。

現在的問題是:蘋果iPod的發展前景如何?iPod能保持長盛不衰?



iTunes突破版權保護
美國Chapell & Association諮詢公司分析師艾倫•查伯(Alan Chapell)說:『如果說要例舉可能會導致iPod的銷量下降的原因,那麼第一條就是iTunes音樂商店出售的受數字版權管理(DRM)限制的音樂。』

查伯在接受technewsworld.com採訪時說:『蘋果iPod的易用性是制勝法寶,但iPod不允許用戶將iTunes下載下來的歌曲轉存到另外的設備上使用則是iPod的致命缺點。』

4月2日蘋果宣布與百代唱片公司合作通過iTunes提供無版權保護的在線音樂。這些無版權保護音樂的售價比其他音樂下載所需的99美分費用高30美分,這可能會給iPod帶來更大的挑戰鬥。


蘋果樂觀看待未來
iTunes音樂商店出售的有數字版權管理限制的音樂僅可在iPod上播放,而無數字版權管理的音樂則可以在任何音樂播放器上播放。包括查伯在內的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個消息並不會阻礙iPod未來的發展,反而有促進作用。

查伯指出:『無數字版權管理的音樂並不會影響iPod的銷售。蘋果iPod獨具一格的創新及易用性是iPod成功的法寶。iTunes音樂商店提供無數字版權管理音樂將會提升蘋果公司在公眾中形象。』查伯說:『現在還很難判斷蘋果iPod已經過了顛峰期還是會繼續「稱霸」數字音樂播放器市場。我認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選擇音樂播放器最重要的是易用性。蘋果產品無論是iPod音樂播放器本身,還是把iPod 與Mac 電腦或個人電腦連接在一起的iTunes軟件都具有很大的易用性。』
  
查伯還表示:『蘋果公司正在向著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的在線音樂產品及服務的方向努力。我認為這將會促進蘋果iPod的銷售。』
  

CD播放器『殺手』
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iPod,在這六年內蘋果公司不斷完善和升級這一系列產品,一共推出了十款新型號。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說:『iPod讓全世界數百萬人點燃了音樂激情。』
  
查伯說:『iPod改變了音樂銷售的模式,以前人們習慣于購買CD用隨身聽來聽音樂,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購買音樂用數字音樂播放器來享受音樂。』
  
不過現在很多人仍然選擇購買CD,主要是因為CD不存在數字版權管理,你可以隨意將CD裡的音樂拷貝到其他的設備中。
  
查伯說:『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購買CD是一種愜意的消費,因為你不用受數字版權管理的干擾。現在在iTunes上購買無數字版權管理的音樂將會變成更為愜意的消費。現在,你不用為專輯中的一兩首歌而去購買一張CD,你可以在iTunes上購買你喜歡歌曲。

對於音樂家來說,以後還有必要耗費精力製作專輯,還是選擇出單曲?』

iPod 的成功 - 相關評論 1

由iPod熱賣、Cli停產,看Apple之成功與Sony的挫敗
《數位時代雙週》撰文/詹偉雄


「發現式創新」(innovation via discovery)對多數人愈來愈難,但對有些人卻愈來愈容易;沒有放血的變革,二十世紀的巨人,很難抓得住二十一世紀……

二十一世紀剛過五年,如果要在這短短五年中選出「最好」的科技產品,新力的Clie系列PDA和蘋果電腦的iPod系列音樂隨身聽,相信應都可入列,不致召來太多異議。但是,這兩項在工業設計上都堪稱絕倫的產品,卻有著迥異的命運。

今年二月,日本新力宣布將自七月起永久中止日本國內Clie產品線的生產,連同去年就已發出的「國際市場停產令」,此一消息等於正式公告Clie壽終正寢,告別它短暫的五年身世。同期蘋果iPod卻正勢如破竹地橫掃世界市場,光是今年前三個月,蘋果就賣出了五百三十一萬台iPod,總金額超過十億美元,取代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成為蘋果銷售金額最高的單項產品(佔蘋果總營收的31%)。

巧合的是,就在新力宣布停產Clie不久後,新力就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高層權力改組,英國人史俊格(Howard Stringer)將自今年六月接替出井伸之出任新執行長,帶領新力由企業文化到策略的全盤換血,Clie的「終戰」,因而彷彿象徵著老執行長出井伸之的失敗證言。

另一個巧合則是,蘋果在上一個十年中最著名的失敗作品,也是一台名叫Newton的「PDA」,這個失敗產品同樣結束了三任執行長(Sculley, Spindler, Amelio)的任期。一九九七年回鍋任執行長的創辦人賈布斯,則正式終結了Newton。

陽剛UX50 vs. 溫和iPod先說這麼一段典故,是想藉著Clie和iPod,來分析近代世界兩大科技創新者失敗與成功的可能原因——在這兩個卓越的產品裡,埋藏著新力和蘋果兩種不同創新的基因,我們相信正是其不同,導致兩家企業在二十一世紀初擁抱了完全不同的際遇。

先看新力,這台末代的Clie PEG UX50(二○○三年上市),可說是家族裡最登峰造極的產品。總重一百七十五公克,小巧的機身裡,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就其漂亮的金屬表面處理來看,它還可真是隻「美麗」的小麻雀。波浪狀的小鍵盤,方便用家可以打字來輸入,而不必像Palm得另買一個外接式鍵盤。那個金屬雕花的小滾輪,不僅操作方便,而且機械質感美極了;同時,UX50有一個可旋轉的小螢幕(可呈現65,536色,而且有高亮度),一翻過來,就變成一台「觸控手寫」的迷你筆記型電腦。同時,它還能Wi-Fi無線上網、使用藍芽無線耳機和操控。更妙的是,它還有一個三十萬畫素的相機鏡頭,如果加上各據兩邊機身的記憶體插槽、迷你USB輸出入介面,UX50可說把當時最豪華與最尖端的技術、最設身處地的工業設計意念,都完美地整合到這一百七十五公克的小生命中。

然而,這麼一台功能強大、造型具備現代雕塑之美的產品,如何會落到黯然停產的命運呢?再來看蘋果,iPod是幾乎和Clie同時現身的二十一世紀產品,它乳白的顏色,延續自當年綽號「小白」的iBook筆記型電腦,打磨得晶亮的不鏽鋼背板以及滑溜透明的壓克力機身,使iPod和Clie一樣,有著可人的風貌。

如果真要說出些設計意念上的差別,那就是光從外型上看,iPod很難讓一位科技用家一眼就辨識出它是哪種產品,而Clie則是一部擺明要向「筆記型電腦」與「Palm家族」挑戰的新力精神產品——從Vaio筆記型電腦開始,「PC後進者」新力就是以這種高姿態,向所有老大哥挑戰的。

然而,為何Clie失敗,而iPod成功?也許我們可從兩部機器的「按鍵多寡」、「承諾的功能」,以及「工程師雄心」三者,看出一些端倪。

艱澀的功能vs.簡潔的介面Clie PEG UX50的身上,你要操作的按鍵可多了,那五排的小鍵盤不用說,前後左右加起來,大概有十個以上的操作鍵,你必須好好看清說明書,才懂得新力工程師心思之巧妙。

其次,你如果要完整活用地操作這台CliePEG UX50所賦予的機能,恐怕還得反覆推敲,才得以深入其內在軟體的核心,不先東試試、西測測,你是很難一下子把用數位相機鏡頭拍下的畫面,加上短信,透過無線網路傳送給遠方的朋友。

iPod乍看之下讓人難以進入,但只要你一按下圓形觸控鍵,選取下展式視窗的條列功能,不出三個layer,就可以立刻聽到過癮的音樂。而且除了聽音樂,你再也不奢望對它要求些什麼(偶而可當攜帶式硬碟,儲存資料而已)。但正因如此單純,iPod保證在「聽音樂」這件事上,任何死老百姓最基本的需要,都能獲得妥當牢靠的滿足——譬如一次攜帶五千首歌、自己編輯一套「播放專輯」、隨機聽音樂等。

新力工程師的高竿之處,是他們由當年隨身聽的成功經驗裡,累積了無數微型電子手持式裝置的技術,不論是攸關產品外觀美感的材料、金屬、形體、構件,還是內部電路的可靠度,硬體和軟體的搭配,都已爐火純青。他們的創新標竿,就是在不斷地創造消費時尚感的同時,也不斷去衝破科技整合的難關——做得比別人美、比別人高階、比別人更多工,但這種雄心壯志卻也無可避免地使「新力產品」愈來愈難讓消費者無師自通,就好比它獨霸的手持式數位攝錄影機一樣,我們再也難像當年聽新力Walkman一樣,摸摸幾個按鍵就上手。

專注製造vs.關注消費者蘋果工程師的本領,可就不是這種路數,iPod設計的最大突破點,就是在二○○三年的第三代機器上,把四個按鈕取消,代之以直覺式的觸控轉盤,這使它除了上端的「鎖定」撥桿外,再也沒有任何一顆「隱含學習壓力」的按鍵,所有消費者聆聽音樂會碰到的困難,它預先在iTune軟體中就幫你一一解決掉了。

我們因此可以這麼說,新力的創新精神,投注在無數「製造上的精益求精」,而蘋果的創新精神,則是集中於「發現消費者的自由」,這是兩種不同的雄心,同樣艱苦卓絕,但在今日體驗經濟的年代裡,新力工程師的努力愈來愈像是孤芳自賞的技藝表演,這種苦境,幾乎反映在全系列的新力產品上,包括曾釀成巨大票房損失的電影《酷斯拉》。

新力不是不知其企業的結構性痛處,九○年代末期,執行長出井伸之每到美國,必定造訪他口中唯一的創意天才——蘋果與Pixar執行長賈布斯,以請益趨勢之秘,甚且他還數度動心起念「買下」蘋果(後因新力董事會反對而作罷)。

當年新力股票市值一度高達蘋果的六倍,如今兩者已趨近於一致(367億美金vs.282億美金),一筆絕地的買賣破局不說,到頭來新力終究還是得被迫引進一位「文化局外人」,來引觸一種革命式的改革。

新力的挫敗、蘋果的崛起,在在都告訴我們:科技業的「製造時代」已經過去,「發現式創新」(innovation via discovery)對多數人愈來愈難,但對有些人卻愈來愈容易。

沒有放血的變革,二十世紀的巨人,是多麼難抓得住二十一世紀啊……。


20070405

iPod 銷量

iPod的銷量在2005年9月7日的「特別事件」中,蘋果電腦的CEO Steve Jobs宣佈「在上個季度末,也就是2005年6月,蘋果電腦賣出了2200萬台iPod。」

財富雜誌報導,在2005年6月27日蘋果電腦售出1500萬台iPod,包括了在本年度第一季度售出的530萬台。iPod當前支配了數碼音樂播放器市場,多次刷新銷售紀錄。2003年第四季度,蘋果電腦報告了$1.06億收入,是公司9年來的第四季最高收入。
惠普與蘋果銷售的惠普品牌iPod,報告銷量為「十分暢銷」,但沒有公佈數據。蘋果電腦承認HP-iPod佔了2004年第四季收入的5%。

在蘋果電腦的財政報表中的iPod銷量:

銷量


於2007年4月9日,蘋果公司宣佈iPod銷量已衝破1億大關。

20070404

iTunes

iTunes

iTunes是唯一官方的方法與iPod同步的軟體,雖然有其它的計劃使iPod與其它播放器同步。其中最知名的要屬WinAmp的外掛程式ml_iPod,讓用戶能通過Winamp管理iPod上的音樂,而且還支持一些iTunes不提供的功能,包括把音樂拷出iPod。

新圖片


iTunes音樂商店

蘋果的iTunes音樂商店(iTunes Music Store)是為了推銷iPod而建立的網路音樂銷售商店,界面整合在iTunes播放軟體中,使得透過網路購買有版權音樂檔案的機制變得更便利。

除了iPod以外,沒有任何其它的便攜音樂播放器能播放在蘋果iTunes音樂商店上銷售的使用DRM的音樂文件。蘋果電腦使用它們專有的FairPlay系統加密這些AAC音頻文件(.m4p),這種編碼只允許授權的電腦(最多五台)才可以解密並播放它們。

Steve Jobs認為這種iTMS上的限制只是為了增加iPod的銷量,他說:「我們希望(在iTunes音樂商店裡)收支相抵或稍微虧一點,因為它始終不是賺錢的地方。」用戶要繞開限制,可以先把受保護的文件刻錄到非壓縮的音樂CD,然後重新截取,並把音樂編碼為不受保護的文件。這個過程很繁瑣,而且每次轉換會導致音頻質量損失。(這可能會違反了數碼千禧年著作權法案)

就其本身而言,蘋果電腦小心地控制使用FairPlay編碼的iTMS音樂文件的授權,而且iPod不支持其它DRM保護格式文件(如DRM保護版的WMA),所以iPod用戶想線上購買受DRM保護的音樂必須通過iTunes,否則就只能從其它地方下載繞開DRM的文件(這可能構成犯法的行為)。從其它商店購買的受保護音樂不能在iPod上播放。

iTunes音樂商店最近售出了超過10億首歌曲。

2006年10月,在15歲時破解了DVD光碟所使用的CSS防拷貝技術而獲得「DVD喬」尊稱的挪威駭客喬‧雷赫·約翰森,最近22歲的他又成功破解了蘋果公司針對iTunes和iPod歌曲播放的限制措施,通過模擬iPod及其FairPlay加密技術的內部工作原理,來欺騙iPod認為它在播放從iTunes上購買的音樂。促使他破解iPod加密技術的動力是用戶有權在他們擁有的任何設備上播放合法購買的音樂。他不喜歡封閉的系統,而iTunes-iPod組合排斥其它技術。


20070403

發售時間線


發售時間線

88

iPod 產品 - iPod nano

iPod nano



ipod-nano

ipod-nano-pencil

在2005年9月7日,蘋果電腦發佈iPod mini的繼任者,iPod nano。用快閃記憶體代替了硬碟,iPod nano是0.27英寸(0.685厘米)厚,1.5盎司(42克)重,體積比前輩小了62%。它使用32768色屏幕,能顯示照片,並通過USB 2.0與電腦連接。耳機插口放在底部。它保留了標準30針的底座連介面,以相容第三方周邊。這是首部不能使用火線連線與任何PC(Windows或Mac)同步的iPod。


iPod nano在iPod作業系統中增加了多項新功能,包括新增的世界時鐘、秒錶和屏幕鎖功能。在世界時鐘裏,用戶可以為世界上的城市設置時間,併為每個時區設定鬧鐘。時鐘可以自動調整夏令時。秒錶功能允許用戶在點擊按鍵是開始計時,點擊另一個按鍵就停止。還有一個按鍵計算單獨的圈。nano能保存用戶用秒錶記錄的多個時間,讓用戶可以對比不同的時間。屏幕鎖功能讓用戶為他們的iPod設置4位數字的密碼,當屏幕鎖被啟動時,唯一能按的是前進和後退鍵。音量控制用來輸入密碼的數字。
在2006年2月7日時,蘋果電腦推出了1GB容量的iPod nano,售價為$149美元。 iPod nano 同時有白色和黑色,包括1GB、2GB、4GB和8GB的容量。






新型 iPod nano

ipodnano04_20060912

ipodnano05_20060912

比起新型的第五代iPod,iPod nano在外型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捨棄了原本的壓克力和金屬材質,改用鍍鋁外殼,使得新型iPod nano不會像舊型的一樣那麼容易刮傷,而且厚度比舊型的薄了約0.01英吋(0.025公分)。除此,新型的iPod nano有更多種顏色可以選擇:黑、銀、粉紅、藍、綠(並非每種容量的機型皆提供五種顏色)。


在規格上也做了些改變:
保留2GB和4GB的機型,但是取消1GB,由8GB的機型取代 屏幕亮度比舊機型增加40% 電池續航力增加:蘋果網站表示,(電池完全充滿)音樂播放時間延長到24小時,有音樂的幻燈片秀播放時間延長到5小時 增加「搜尋」功能(目前只限於搜尋英文)。

ipod-red

部分國家有推出「紅色特別版」(有4GB和8GB兩種機型),所有規格都一樣,而且購買價格不變,但是會捐出其中的一部份給慈善機構。

iPod 產品 - iPod shuffle

ipod_shuffle2

蘋果電腦在2005年1月11日的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上發佈了iPod shuffle,並配以「Life is random」和「Give chance a chance」的標語。

iPod shuffle首次使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作為儲存媒介的機種。shuffle包括兩種型號:512MB(存120首以128kbit/s編碼的4分鐘歌曲)和1GB(存240首歌)。

與其它iPod型號不同的是,iPod shuffle不能播放Apple Lossless和AIFF編碼的音樂文件,因為它所使用的SigmaTel處理器不支持。一個評論把其認為是iPod型號中提供了最好的音質。
iPod shuffle沒有屏幕,也因此只有有限的選項在音樂間導航。用戶可以在iTunes中設定播放順序或使用隨機(shuffle)的順序播放。用戶可以設置在每次連接iTunes時,把音樂庫隨機填充到iPod shuffle里。

iPod shuffle重量只有22克,比一包口香糖大小略小。傳輸介面只有USB 2.0一種選擇,沒有原本標準型iPod使用的火線(FireWire/IEEE1394)傳輸介面。與系列其它的產品類似,iPod shuffle也可以作為USB大容量儲存設備使用,類似隨身碟。





新型iPod shuffle
galleryfiveinarow20070130

galleryfrontback20070130

新型iPod shuffle在外型上有非常大的改變,由原先的長方形縮短為近似正方形的形狀,材質改為鍍鋁外殼,並增加了「夾子」,可以很方便的夾在衣服、皮帶或褲子上。因為體積縮小,取消了原有的USB埠,若要傳輸,必須將隨附的dock底座接上電腦的USB埠,再將iPod shuffle放在底座上才行。

20070402

iPod 產品 - iPod mini

iPod mini

ipod_mini_photo_2a

00478_ipod_mini




蘋果電腦在2004年1月進入「微型」數碼音樂播放器市場,同時公佈了iPod mini,直接與創新Zen Micro和Digital Networks的Rio Carbon競爭。iPod mini與全尺寸的iPod有非常多相似的功能,但缺少第三方的配件的支持。它使用較小的1.67英寸(對角)的灰階液晶顯示屏,比過去的版本減少了數行的顯示,屏幕上的限制使播放音樂時只能顯示標題和演唱者。

iPod mini使用微型硬碟作為儲存器。它是iPod裡除了iPod shuffle外最小巧的一款,基本上可說是標準型iPod的降階縮小版。但自從 iPod nano 推出後,她的小巧地位被打破,但是 iPod shuffle 仍保最細小 iPod 的地位。


第一代mini
2004年1月6日,蘋果公佈了iPod mini。它有4GB的儲存空間和$249的售價(當時,只比15GB的第三代iPod便宜$50)。批評者認為太貴,但再次被無法抵擋的流行所推翻,而且銷售速度使蘋果商店很難存有現貨。
iPod mini使用了「點擊輪」,其後出現在第四代iPod上。觸摸感應輪意味著用戶只需要在它上面移動就能選擇屏幕上的項目,設備的Menu、Back、Forward和Play/Pause按鍵成為了滾輪的一部分,用戶只需按下滾輪的相應部分就能啟動其中的功能。中間的按鍵仍然作為Select鍵使用。
蘋果電腦最初為iPod mini製造了五種顏色:銀色、金色、藍色、綠色和粉紅色。銀色是銷量最高的型號,其次是藍色。

第二代mini
iPod mini第二代在2005年2月,第二代[9]的iPod mini投入市場,並帶有新的6GB型號(售$249)和升級的4GB版本(售$199)。最引人矚目的,是兩款型號改進了電池使其能用18小時。另外,它們減少了外殼的顏色(蘋果電腦停止銷售金色),並對其它微小的部分進行藝術改變。同時,二代的iPod mini取消了前一代所提供的交流電適配器和火線線纜。

2005年9月,蘋果公司宣佈iPod mini停產,發佈了新的小容量iPod產品iPod nano



iPod 產品 - iPod 特別版

iPod U2 特別版

u2_special_edition_ipod

123
在2004年10月28日,蘋果電腦公佈了iPod U2特別版。
黑色的前面板配以紅色的點擊輪 (U2最新專輯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的顏色),它背後銀色鍍鉻處理的外殼上,刻有愛爾蘭知名搖滾樂團「U2」四位成員的簽名。
除此以外,iPod U2特別版完全複製了四代iPod 20GB的型號。
這款iPod包含了iTunes Music Store的優惠券,能折價$50購買包括400首U2音樂的「數碼套裝」-「The Complete U2」。
iPod U2於2005年6月28日升級為彩色屏幕。


哈利波特iPod
ipod-harry-potter

Harry_Potter_iPod

2005年9月7日,蘋果發佈了限定版的哈利·波特四代iPod,在背面用雷射蝕刻霍格華茲標誌。與這款iPod發佈的同時,在iTunes Music Store上銷售哈利波特的語音書。

唯一能買到哈利波特iPod的方式是從網上,以$548美元的價格與哈利·波特語音書一起購買 (10月12日數據)。

20070401

iPod 產品 - iPod photo

iPod photo / Color iPod

iPod_Photo
蘋果在2004年10月28日推出iPod photo (原名iPod Photo,在銷售一個月後,把大寫的P改為符合iPod系列命名規則的小寫字母)。它使用了65536色,220x176點的彩色屏幕,並具有儲存和顯示JPEG、BMP、GIF、TIFF和PNG圖片的能力。它比標準的第四代iPod厚了1毫米,iPod photo可以在每次充電後播放15小時的音樂。iPod photo起始包括40GB和60GB版本,分別售$499和$599。

在2005年2月23日,Apple停止銷售包括火線、USB和底座的40GB型號,推出了低價的30GB型號,並調低了60GB型號的價格。但與一代photo不同的是,降價後的60GB和新30GB版本缺少底座、火線線纜、便攜外殼和AV線纜 (配件價值大約$120)。

蘋果於2005年6月28日更新產品線,將iPod和iPod photo的產品線合二為一,將所有黑白屏幕型號都升級為彩色屏幕。20GB iPod現著具有iPod photo的所有功能,售$299,與前一代的黑白型號相同。60GB iPod的價格從$399降到$299,同時取消了30GB (售$349) 的型號。蘋果電腦將此系列改名為 iPod。隨著新產品誕生,蘋果電腦更新iTunes為4.9版,並添加了播客功能。

要管理iPod photo圖片庫,Macintosh用戶使用iPhoto,而Windows用戶使用Adobe Photoshop Album或Elements,或者使用有一些功能限制的免費iTunes的Windows版。iPhoto隨新的Mac電腦附送,而Windows用戶必須使用受功能限制的iTunes或購買Adobe的產品 (帶功能限制的Adobe Album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

從2005年6月28日起,iPod與USB線和電源適配器捆綁銷售。受歡迎的可選配件包括底座、火線連線 (用戶能在USB場所中使用)、iPod視頻線 (在電視上觀看照片),還有iPod Camera Connector (將數位相機上的照片傳輸到iPod上觀看)。

當前的iPod/Color iPod的耳機插口有小毛病,使iPod就算在鎖定開關打開的情況下也會自己暫停。這是因為自動暫停功能故障,它讓iPod在拔掉耳機的情況下暫停。在使用第三方耳機時接觸開關經常錯誤地紀錄插拔狀態 (如森海塞爾的型號),但也有用戶報告在使用蘋果原裝耳機的狀況下遇到此問題。這可能是因為耳機插口上的小金屬盤碰到了iPod的金屬背。快速隨意的解決辦法是用一片小塑料將其包起來,在上面開個小孔,讓耳機插進去,或從硬體店買個小的薄塑料墊片,這樣比較好看。


(資料來源:Wikipedia)

iPod 產品 - iPod

蘋果電腦正在銷售的iPod產品共有三款:iPodiPod nanoiPod shuffle
這些型號擁有不同的容量和設計。


iPod
雖然所有iPod有類似的大小和相近的功能,但自從首部在市場銷售後設計經歷了數個修訂版。

現在共有五種明顯不同代的iPod存在,公認的名稱為:1G (一代)、2G (二代)、3G (三代)、4G (四代) 和5G (五代) (這些稱號與Power Macintosh G3、G4或其它型號的Macintosh稱號無關,同時不要把稱號與儲存容量搞混)。

在任一代iPod中,以硬碟容量的不同來區分不同型號,在市場上則反應為不同的售價。如在第三代中,同時存在三種不同容量的iPod,在美國的價格分別是$299、$399和$499。現在,蘋果官方正銷售二種版本的第五代 iPod:使用30GB硬碟,售$299 美元,與 60GB,售$399 美元。

注意:蘋果電腦所聲稱1GB的儲存容量能放250首4分鐘的歌曲,是在使用iTunes軟體把歌曲編碼為128Kb/s的AAC文件的情況下。編碼歌曲時使用更高的速率將使用更多的硬碟空間。在此比率測試下,當前30GB的iPod在蘋果電腦的定義下能儲存大約7500首歌曲。
注意:任何硬碟的物理容量都比實際格式化後的容量大。


第一代 iPod 1G
ipod_1g_20011024
發售日期 2001年10月23日
儲存空間 5、10GB
電池壽命 10小時
連接 FireWire
定價 $399、$499 (美元)

2001年10月23日首次發表的iPod,搭載了5GB容量的硬碟 (可存放約1000首歌曲),定價為399美元[5]。當時評論家認為其價格過高,但是iPod卻在市場上很快的造成流行。操控方面採用了「Scroll Wheel」機械式轉盤控制,是由「Synaptics」公司開發。

在2002年3月又發表了10GB (約2000首歌曲) 的版本,定價為499美金。5GB機型的背面沒有標示出容量,到了10GB版本推出後才有容量的識別。




第二代 iPod 2G
apple_ipod_2g

發售日期 2002年7月17日
儲存空間 10、20GB
電池壽命 10小時
連接 FireWire
定價 $399、$499 (美元)

在2002年7月17日的MacWorld上正式發表了第二代的iPod,容量分別為10GB (約2000首歌)和20GB (約4000首歌)。使用了稱為「Touch wheel」的觸摸式感應操縱方式 (也由Synaptics開發製造),可以直接感應使用者手指的圓周運動,並取代了原本機械式的按鈕。使用了東芝(TOSHIBA)製造的新微型硬碟,20GB機型的體積和重量比初代的10GB機型更為輕薄。
二代同時推出了適用於Windows版的iPod,但因為還沒有Windows版的iTunes,當時使用的管理軟體是MusicMatch Jukebox。




第三代 iPod 3G
apple_ipod_3g

發售日期 2003年4月28日
儲存空間 10、15、20、 30、40GB
電池壽命 8小時
連接 FireWire (USB僅能同步傳輸)
定價 $299、$399
、$499 (美元)

在2003年4月28日,蘋果電腦的執行長史提夫·賈伯斯發表一款「極薄」的iPod。容量分別為10GB (約2000首歌)、15GB (約3700首歌)、30GB (約7500首歌)。在2003年9月時,又將15GB的機型升級為20GB (約5000首歌)、30GB的升級為40GB (約10000首歌),而價格則沒有改變。

從三代開始,iPod改為可同時支援Mac和Windows,不再區分包裝。所有iPod出貨時皆格式化為Mac格式,但在隨附的光碟片中包括了Windows版本的軟體,可以將iPod重新格式化為Windows格式。

第三代的iPod機身上也取消了FireWire連接埠,改為形狀較為扁平的一種30針連接埠,稱為「Dock Connecter」。可與同時新推出的iPod Dock底座連結。除了10GB的機型之外,所有的第三代iPod皆有隨包裝附上Dock底座。

以前圍繞在轉盤四周的機械式按鈕,改為橫向排列在在螢幕下方,並且和正中央的圓形按鈕一起改為觸控式,其原理是透過觸碰時產生的靜電。螢幕下方四個按鈕有橘色的背光,這是只出現在第三代iPod中的設計。

在蘋果網路商店 (Apple Store) 購買時,同時也提供了自定蝕刻服務,消費者可以在背後自定兩行用雷射蝕刻的文字,這項服務至今仍是免費的。




第四代 iPod 4G
iPod_4G

發售日期 2004年7月19日[6]
儲存空間 20、30、40、60GB
電池壽命 12、15小時
連接 FireWire、USB
定價 $299、$349$399、$599 (美元)

蘋果電腦在2004年7月19日發表了第四代的iPod。史提夫‧賈伯斯以新的宣傳方法進行發表,他在被《Newsweek》雜誌專訪並拍攝封面時,發表了新的iPod。

與舊款最大的差異點,是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縱設計。「播放」等按鈕又改回機械式的開關。部份消費者批評新的iPod取消了三代的背光按鈕,但是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由於按鈕改為直接配置在圓形控制板的四周,因此沒有裝設背光的必要。

蘋果電腦也更新了iPod的軟體,能更有效率地使用電池,也將電池壽命 (播放時間) 增加為12小時。此外其他的修改包括在主選單中加入了「隨機播放」(Shuffle Songs)選項,讓使用者操作時能更加方便。而在多數使用者的要求下,蘋果電腦在2005年2月23日發表了新的iPod韌體,讓一代至三代的iPod能夠使用新的選單。

最初,四代iPod只有黑白屏幕,且與它的前輩一樣沒有照片功能。最早發佈了兩款:售$299的20GB和$399的40GB(蘋果電腦在2005年2月停止銷售40GB的版本,只銷售黑白的20GB版本)。黑白的四代iPod,比三代薄了一點(少於1毫米),並提供了通過USB介面充電的能力。



第五代 (舊型)


onemorething

在2005年10月12日,蘋果舉行了名為One more thing的特別發佈會,宣佈了第五代iPod,它具有播放MPEG-4和H.264影片的功能。新型號有30和60GB的兩款,價格與前代保持一致為$299和$399。
它的顯示屏能顯示320x240,65,5536色,且能通過耳機插口或底座上的插口外接AV線,將影片在電視上播放。現在的屏幕尺寸為2.5",比前一代的iPod大0.5"。
據報,30GB的電池播放時間為14小時,60GB大約20小時。看電影的話,電池播放時間將分別縮減到2小時和3小時。
點擊輪的設計與前一代相同,但是比過去的要小。
耳機插口被移到了iPod頂端的右邊,而鎖定開關被移到了左邊。
如iPod nano一樣,它同時有兩款顏色:白與黑。同時不再具有遙控介面,而最新的通用底座上能使用蘋果最新推出的遙控。
第五代iPod同時包括一個很薄的塑料外殼,可能是對iPod nano外殼非常容易刮傷的反應。

第五代 (新型)


ipod-5g

新型的第五代iPod在外型上和舊型的沒有差別,但是規格有作一些改變:
保留30GB的機型,但是取消60GB,由80GB的機型取代 (厚度不變,跟60GB的一樣)。 電池續航力增加:蘋果網站表示,(電池完全充滿) 30GB機型的音樂播放時間延長到14小時,有音樂的幻燈片秀播放時間延長到4小時,影片播放時間延長到3.5小時;80GB機型則各為20小時、6小時和6.5小時 透過7.0版的iTunes連到iTunes Store可下載新款遊戲 (舊型的版本更新後也可以使用) 亮度比舊機型增加60% 可以自行設定「亮度」(舊型的版本更新後也可以使用) 增加「搜尋」功能(目前只限於搜尋英文)


(資料來源:Wikipedia)

iPod 使用

iPod(除iPod shuffle以外)有五顆按鍵:

ipod_200510082

Play/Pause』(播放和暫停)
Menu』(可以回到上一層的菜單)
Previous』(跳到當前播放的前一首歌或重新播放當前的歌)
Next』(跳到當前播放的下一首歌)
Select』(滾輪中間的按鍵,用於選擇菜單或播放的歌曲)
(注意,從第四代iPod開始,包括mini和photo款式,把這些按鈕融入「點擊輪」滾輪中。)
Hold』開關存在於設備的頂端。把這個開關設於紅色將使所有按鍵沒有反應,使用戶不會誤觸按鍵。
在Hold模式下滾輪也不能改變音量。

按著『Menu』鍵兩秒將關閉屏幕的背光。按著『Play/Pause』鍵兩秒將關閉設備。

如果iPod失去響應,用戶可以強制重置。在三代或更早的iPod上,把設備上的『Hold』滑到開再關掉,然後按著『Menu』和『Play/Pause』鍵六至十秒直到蘋果的標誌出現。在四代(點擊輪)iPod上,如前面的方式開關『Hold』,然後按著『Menu』和『Select』鍵。

用戶可以把iPod置於火線磁碟模式,在此模式下它就像一個沒有任何附加iPod功能的火線硬碟。在三代或更早的iPod上,重置它後按著『Previous』和『Next』鍵直到屏幕顯示「Disk Mode」。在四代(點擊輪)iPod上,按著『Select』和『Play/Pause』鍵。再次重置設備使它變回普通模式。

iPod的韌體包含診斷菜單。在三代或更早的iPod上,重置它後按著『Previous』、『Next』和『Select』;在四代(點擊輪)iPod上,按著『Previous』和『Select』鍵。在數秒後放開按鍵,設備會發出唧唧聲並簡單顯示一個反向蘋果標誌,之後才顯示診斷菜單。使用『Previous』和『Next』鍵(不能用滾輪)操控菜單,使用『Select』鍵選擇。點擊『Play/Pause』退出測試(蘋果電腦從未有公開文件講述診斷菜單的功能。)

當iPod不能啟動(無論是韌體還是硬體問題)就會顯示「悲傷iPod」圖片,讓人想起早期Macintosh電腦上的悲傷Mac圖標。


(資料來源:Wikipedia)

iPod 設計

傑夫‧羅賓帶領蘋果電腦的iPod韌體團隊。
他的團隊整合了來自PortalPlayer的韌體核心,與由Pixo開發的用戶界面庫。(Pixo的創立者曾經為蘋果電腦製造的個人數位助理Apple Newton工作。)

Pixo庫提供用戶界面,雖然iPod photo結合一些來自Mac OS X的視覺要素,例如「Aqua」款式的動畫效果進程條。大多數iPod的用戶界面(除mini和photo的款式外)使用「Chicago」,從1984年開始就被用於原版的Macintosh電腦上。iPod mini使用「Espy Sans」字體,以前曾經被用於eWorld、Newton和Copland。由於使用了部分較高的解析度來顯示,iPod photo使用Myriad Pro字體、蘋果電腦的公司字體。

設備的外殼扣在一起,沒有使用螺絲和膠水(雖然四代使用膠水把電池粘在機器裏)。塑料的前蓋夾緊金屬後蓋突起的外簷。維修時可以利用小螺絲批小心地插入iPod的邊緣把金屬面從夾扣處撬開。

iPod包含一個小的內置揚聲器,以發出滾輪的卡嗒聲和鬧鐘的嗶嗶聲,但內置揚聲器不能播放音樂。


(資料來源:Wikipedia)

iPod 歷史

托尼‧法戴爾是蘋果電腦以外首個產生iPod設想的人,但他苦於難以為他所設計的MP3播放器找到資金。當他向蘋果電腦展示時,公司聘用他為獨立承包商把他的項目實現,並讓他負責集合第一二代的設備開發小組。由喬納森‧埃維所帶領的蘋果電腦工業設計組設計了隨後的產品。

蘋果電腦最初把iPod作為Mac用戶的獨有的產品銷售,但公司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加入了對Windows的相容。到2004年1月,iPod成為是全美國最受歡迎的數碼音樂播放器,佔領了50%的市場比率。到了2004年10月,iPod統治了美國的數碼音樂播放器的銷售,擁有超過92%的硬碟播放器和超過65%的所有類型播放器的市場。iPod以極高的速率銷售,在三年時間內總共銷售了超過一千萬台。它對文化產生了重大的衝擊。此外,研究指出iPod擔當了一種「上癮毒品」或具有一種「暈輪效應」的產品,鼓勵PC用戶轉到蘋果電腦的其它產品,如:Macintosh電腦。

2006年10月18日,蘋果電腦公司宣佈,在9月12日以後出廠、在市面上銷售的部分視頻iPod產品中,約有1%被RavMonE.exe病毒感染。這種病毒只會對微軟視窗作業系統造成影響。用戶可用最新的iTunes程序殺毒。某生產車間一臺使用視窗作業系統的電腦是病毒感染的源頭。


(資料來源:Wikipedia)

iPod 功能

iPod可以播放MP3、WAV、AAC/M4A、受保護的AAC、AIFF、有聲書籍和Apple Lossless文件格式。第五代的iPod也支援MPEG-4、.mp4和QuickTime影片格式。但不能播放Ogg Vorbis、FLAC、Windows Media Audio(WMA)或RealAudio文件。Windows版本的iTunes可以把沒有拷貝保護的WMA編碼為AAC、MP3或WAV格式傳送到iPod中。

蘋果電腦把iPod設計為與iTunes媒體庫軟體一起工作,用此軟體能讓用戶在自己的電腦和iPod上管理自己的音樂庫。iTunes在每次iPod連接到電腦主機時,可以把特定的播放列表或把整個音樂庫自動同步到用戶的iPod裏。用戶可以為每首歌評級(最高5顆星),也可以與主機同步信息。

除了音樂播放和文件存貯外,iPod還具有PDA功能:用戶可以把Mac上的地址簿和iCal應用軟體中的資料儲存在設備上,並可以顯示紙條,雖然用戶無法在iPod上編輯這些信息。

除了iPod shuffle外,所有的iPod都帶有遊戲。一代和二代有稱為「Brick」的遊戲,克隆自蘋果電腦的共同創造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編寫的Breakout遊戲。三代其後的機型 ( Shuffle 除外 ) 除了「Brick」外還擁有三個其它遊戲:

「Parachute」-用戶控制一座炮塔擊落像素直升機和上面跳下來的傘兵。Parachute克隆自馬克·艾倫為Apple II製作的「Sabotage」遊戲。
「Solitaire」-類似單人紙牌遊戲「Klondike」的簡單紙牌遊戲。
「Music Quiz」-最近從iPod mini和四代iPod開始增加為標準遊戲,並成為三代iPod的免費更新。「Music Quiz」播放任意歌曲的一部分,並讓用戶從列表的五首歌中選擇正確答案。每幾秒就從列表中刪除一首歌名,如果用戶越早找到答案將得到越多的分數。


(資料來源:Wikipedia)

iPod 是什麼?


iPod是一款蘋果公司設計和銷售的攜帶型數位多媒體播放器。


iPod系列中的產品都提供設計簡單易用的用戶界面,由中央滾輪(又稱為 Click Wheel)操作。大多數 iPod 產品使用內置的硬碟儲存媒介,而iPod nano與iPod shuffle則使用快閃記憶體。就如其它大部分數位音樂播放器,iPod可以作為電腦的外置數據儲存設備使用。


蘋果電腦按iMac的命名方式,給數碼音樂播放器命名為iPod。



(資料來源:Wikipedia)